强风化和中风化的区别 强风化和中风化哪个硬

1、中风化:是指岩石的结构部分被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有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用镐难挖,干钻不易钻进。 2、强风化:是指岩石的结构大部分已经被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

1、中风化:是指岩石的结构部分被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有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用镐难挖,干钻不易钻进。

2、强风化:是指岩石的结构大部分已经被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用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

扩展资料

导致岩石风化的原因:

由于地球上的物质永无止境地运动着,而且地表富含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暴露在地壳表面的大部分岩石在不断变化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极易发生变化和破坏。表现为整块的岩石变为碎块,或其成分发生变化,最终使坚硬的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和土壤。

岩石风化作用分为三种类型:

1、物理风化:岩石只发生机械破碎,化学成分没有变化,比如岩石热胀冷缩而破裂。

2、化学风化:岩石中某些物质与外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或几种物质,岩石整体变松或破坏。这一过程中,岩石不但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而且可能发生破碎。

3、生物风化: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或死亡后,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岩体风化

强风化和中风化哪个硬

地质是强风化硬。

未风化: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

微风化: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

中风化: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有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用镐难挖,干钻不易钻进。

强风化: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用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

扩展资料:

风化过程

风化过程十分复杂,通常是几种作用同时发生,造成岩石的崩解或分解。为方便起见,可把风化作用分为物理(或机械)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1、物理(或机械)风化

热胀冷缩是岩石,尤其是热带荒漠地区岩石崩解的一个原因。许多不同类型的风化作用,包括粒状崩解、球形风化、剥离风化及层裂构造,都可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来解释。但是,目前大部分野外证据却显示出相反的结论。

粒状崩解、球形风化、剥离风化和层裂构造都已在远远超过太阳热力影响的地下深处发现。

实验表明,仅仅依靠受热和冷却,风化的效果很小,进程缓慢,而当有水分存在时,则几乎立即产生影响。虽然一度认为层裂构造是日照作用的产物,但多年来业已承认它们是卸载,即压力释放的结果。不过,大量证据表明,卸载假说也并不处处适用。

地壳内的断层作用和侧向挤压,似乎可以作为层裂的另一种解释。在副极地地区,频繁波动于冰点上下的气温对地表岩石的影响很大。在这些地区对岩层的详细观察,证实了冻融机制的有效性。

2、化学风化

某些盐类,诸如氯化钠(NaCl)和石膏(Ca[SO4].2H2O)的结晶作用,也被引证来作为岩石,尤其是干旱地区岩石崩解的原因之一。树根的生长无疑能把大量岩块推开,并扩大原有的节理。甚至地衣的菌丝也能穿透矿物晶体的界面和解理,完成一定的机械崩解。

许多矿物在相当程度上溶解于水。某些矿物,例如食盐(NaCl)和石膏(Ca[SO4].2H2O)等,能与水发生强烈反应,并溶解于水或形成可溶产物。甚至石英(SiO2),在某种程度上也溶解于水。许多矿物在盐水中比在淡水中更易溶解。

在许多情况下,溶解作用可能是化学风化的第一阶段。由于溶解的矿物质(以及固体微粒)在风化剖面中的位移,形成了富含氧化铁、灰质、硅质或石膏的不同的层或盘。在世界各地都有大片砖红土、钙壳和硅壳的堆积。水及其所含的根和气体与各种矿物结合形成新的矿物。这些过程称为水化和水解。

例如,铁很容易与水和氧结合,形成各种氧化铁的水化物,许多风化剖面呈黄色或红色的原因即在于此。所有常见的造岩矿物,除石英以外,由于化学风化(主要是水化和水解)都会转变为黏土矿物。氧化作用发生于土壤的包气带,氧化物是表土中的常见成分。

碳化作用是像长石这类矿物发生风化的中间步骤。碳酸虽是弱酸,但它是自然界的一种有效的溶剂。硅化和脱硅能使一种黏土转变为另一种黏土。因此,热带地区云母经脱硅化可产生高岭土和氧化铁,如果条件有利,还可能进而形成铝土矿(三水铝石)。 [2]

3、生物风化

穴居动物为其他营力尤其是水分开辟了通道。如同物理风化的情况一样,化学风化往往也得到生物作用的助力。腐殖酸通常能促进风化。腐殖质往往有助于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从而以各种方式加速风化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强风化

640dc46daa74c.jpg

中风化强度多少MPa

6~16Mpa。中风化岩石抗剪强度实验得出是6~16Mpa。中风化,是指岩石的结构部分被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有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用镐难挖,干钻不易钻进。

强风化和中风化哪个深

强风化和中风化的区别方法如下:

一般情况下,岩体的风化程度呈现出由表及里逐渐减弱的规律。但由于岩体中岩性并不均一,且有断裂存在,所以岩体风化的情况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一般规律。岩体风化厚度一般为数米至数十米,沿断裂破碎带和易风化岩层,可形成风化较剧的岩层。断层交会处还可形成风化囊。在这两种情况下深度可超过百米。

1、沿海花岗岩地区分带明显且厚度大,具备定量划分的条件,其他岩性不好说。

2、用标贯可确定。30n残积土,30 3、根据钻孔用肉眼判定岩层的风化程度,各个行业应该是一致的。如果岩芯呈土状或土柱状,或者大部分呈土状或土柱状,手可搓碎,

按照岩石风化程度不同可分为:

未风化: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

微风化: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

中风化: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有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用镐难挖,干钻不易钻进。

强风化: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用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长石,云母大部分已风化成次生矿物,颜色变化,疏松物质与坚硬块体混杂。

全风化: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

残积土:组织结构全部破坏,已成土状,锹镐易开挖,干钻易钻进,具可塑。

  • 发表于 2023-06-22 19:35:25
  • 阅读 ( 411 )
  • 分类:常识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