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店铺“盒马夜店”。
中国梦的余温还在。
刘亦菲和陈晓的CP之后,让人不禁谈起宋代的市井生活。
在孟老院的《东京梦》中,记载了宋代“谯周夜市”的各种美食,从山珍海味到野味,从鸡鸭到牛羊,从正餐到甜品...“一直嚼到第三个晚上”。也就是说,早在宋代,人们的夜生活就持续到凌晨1点。
古人的夜生活还是那么丰富,现代人却不甘落后。
小龙虾、啤酒、羊肉串是现代夜宵摊公认的“三件套”。以前这些三件套往往和路边摊、大排档等场景有关。今年受疫情影响,街边夜市已经没有了。
不久前,“盒马夜店”正式开业。为此,《新零售商业评论》专程走访了盒马鲜生(曹家渡)。
夜市的檀白金超市
盒先生曹家渡店位于长宁区曹家渡地区。楼上的KING88大楼曾经是上海盒马总部的办公室。这家店是上海近300家店的“试验田”。
从地理位置来看,该店位于长宁路和万航都路的交界处,周围有写字楼和住宅区,街对面是大岳889商业中心。
白天白领中午都会来这里吃饭,晚上买些小菜回家吃。晚上,附近的居民喜欢和家人一起逛街。当他们遇到打折的“天天新鲜”的牛奶或面包时,买回家做第二天的早餐是很好的。
也是盒马最早试水火锅生意的门店之一。不过不知道是受面积限制还是刻意为之。曹家渡店的用餐区在入口附近。
相比其他店喜欢把餐饮放在店内深处引流,开在入口附近的餐饮给人强烈的视觉和味觉刺激,尤其是冬天,火锅热气升腾,人间烟火相当能打动人心。
现在冬天吃火锅,桌上的电磁炉还在,但江湖已经属于夜市了。
十多张小方桌组成的用餐区,一边是重庆面、广东牛杂等小吃摊,另一边是海鲜拼盘、小龙虾神仙桶的世界。一座红色的龙虾山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
在小龙虾的旁边,是各种泡菜和冷食,还有精酿啤酒和近两年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最新款鸡尾酒。
据了解,7月以来,盒马成交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2%,交易用户数增长15%,工艺系列增长154%。
饮料对面是一个冰箱,里面放满了红柳串、超大鱿鱼串、生蚝和鲍鱼。隔壁的烧烤架上,一条比手还大的鱿鱼被烤得咝咝作响,夜排档的气氛就这样弥漫开来。
龙虾配酒,没人有我——在用餐区,零售商发现平时点小龙虾的人会选择来点可乐、啤酒或者鸡尾酒。目前盒马的鸡尾酒在首杯优惠后9.9元,吸引了不少尝鲜者。
“这种芒果海盐啤酒有一种特殊的味道。这是我第一次尝到这种味道的啤酒。”下班后和男朋友去盒马吃小龙虾的宋小姐告诉零售商,自从去年盒马推出精酿啤酒后,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买两罐回家喝。
前不久她还喝了盒马酿造的时令荔枝味精。“淡淡的水果味,淡淡的口感,很适合女生。”
另一位带孩子吃羊肉串的爸爸告诉零售君,他家就在附近。前几天发现夜店后,他今天特意带着孩子来尝尝羊肉串。“疫情这么久了,带孩子在家吃吃喝喝,体验简单的快乐。我待会儿买些面包,明天吃早饭。”
据了解,目前上海的盒马生鲜生活馆正在陆续推出“盒马夜店”,每天下午17:00开门,22:00关门。最受欢迎的时间是19点到21点。
在夜店中,除了价廉物美的精酿啤酒,盒马还特意推出了100多种适合夏季大排档的美食。如果不想出门,也可以直接在手机App下单,选择送餐上门。
夜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夜市不是近代才产生的。
据记载,中国夜市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殷周时期。到了汉代,又出现了早市、大市、夜市、夜市。
唐朝时期,因为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带来了社会秩序的稳定,长安、洛阳等繁华城市开始出现夜市。后来随着宵禁制度的诞生,夜市虽然短暂,但夜市文化已经生根发芽。
唐朝的宵禁制度在宋朝被废除后,夜市经济迅速恢复了活力。尤其是当政府设置的路灯越来越多的时候,宋代的夜市比以往更加繁荣。这一时期形成的开封夜市,如今被公认为夜市鼻祖。
可见,夜市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这就不难理解了,人只有稳定了,有钱了,才会考虑如何享受温暖之外的生活。
现代社会,夜市经济的繁荣往往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烟火气。甚至有人说,要想了解一个城市的性格和内涵,白天去赶集,晚上去夜市。
在上海,受疫情影响,菜市场基本恢复营业,但原本隐藏在街头的夜市依然难觅踪影。
“夏季对夜间餐饮的需求本身就比较旺盛。为了丰富市民的夜生活,我们想到将传统夜市搬进盒马,通过线上线下为消费者提供夜间消费的便利。”盒马鲜生厨房运营负责人翁波说。
一位接近盒马的业内人士表示,“盒马这次推出夜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继续拓宽线下消费场景。”
火锅生意本身就是季节性产品,即使是重度火锅爱好者,也很容易被夏季37℃以上的高温劝阻。
所以行业普遍面临冬盛夏弱的规律。
此外,根据季节在门店选择不同的经营模式,推出季节性产品,提高平效,甚至带动门店相关产品的销售,也是符合商业逻辑的。
盲目跟风还是隐藏勇气
7月,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北京市促进夜经济繁荣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夜经济3.0版政策”)。
据了解,夜经济3.0版政策包括9项具体措施,突出“北京范”、“时尚潮”、“文化芯”、“科技芯”四大特色,着力打造7大地标、24大打卡地、14大生活圈。
不久前,率先提出“夜市经济”的上海也发布了《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振兴行动计划》,旨在帮助企业脱困,鼓励夜市经济,重振消费信心。
此外,四川成都发布1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湖南旅游推出“白+黑”模式...
各地都在打造“夜间经济”。他们是在盲目跟风吗?
根据商务部的相关数据,我们60%的消费发生在晚上,一些大型商场每天18:00-22:00的销售额占全天的一半以上。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22年春节假期,全国夜间消费达到3790.87亿元,同比增长27.06%,占总消费的33.71%。
艾媒咨询分析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中国夜经济规模已超过30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预计2022年将超过40万亿元。
夜经济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地方政策的支持,还取决于城市、行业、企业的创新能力。
比如今年,在长沙、南京、成都、重庆、大连、青岛等地,用汽车后备箱做成的“后备箱集市”开始兴起,他们低成本的投资模式让这些后备箱一个个看起来像微型商店,装点着各个城市的“夜间经济”。
一方面,盒马将夜市的烧烤、红酒搬到超市的尝试,为超市业态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思考价值;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供应链体系进行实战演练。
比如夜市小龙虾,盒马以订单农业(也叫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近年来新出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形式从湖北采购了8000吨。
这种大规模的采购,既解决了疫情影响下当地养殖户的销售问题,又能让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吃到口味更稳定的小龙虾。
去年,盒马与品牌商合作“火锅”赛道,打造“家有生鲜”的概念。通过打造“生鲜产品供应链”,一口气推出900多种生鲜食材。
盒马数据显示,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火锅整体销售额增长35.8%。
摘要
“疫情过后,经济急需复苏,夜经济的活力将成为促进消费、保障民生的重要力量。线上线下融合的夜市经济,既是盒马自身商业创新的实践,也是以零售创新撬动相关产业链复苏的重要抓手。”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乐灵说。
与传统的线下夜市相比,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夜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延长消费时间和消费品。另一方面,这种综合夜市的新模式也对盒马的产品力、供应链乃至最后一公里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盒子夜店未来能走多远?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