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茶融合之路能否越走越宽

这条咖啡融合发展之路是否能在本月超越,曼地咖啡入股2018年创立的茶叶连锁品牌“阿姨手工”;作为新茶唯一的上市公司,奈雪的茶则完成了对2020年6月在沪开设第一家门店的茶叶品牌“茶一记”的首笔...

这条咖啡融合发展之路是否能在本月超越,曼地咖啡入股2018年创立的茶叶连锁品牌“阿姨手工”;作为新茶唯一的上市公司,奈雪的茶则完成了对2020年6月在沪开设第一家门店的茶叶品牌“茶一记”的首笔投资,持股19.9%。



事实上,咖啡品牌和茶品牌相互投资的先例很多。



以喜茶为代表的头部茶品牌一直关注咖啡领域,布局相应的咖啡赛道,走上融合发展的领先之路,从而获得新的增长点。



去年7月,喜茶正式入股2012年在上海创立的本土精品咖啡品牌跷跷板咖啡。据悉,这笔资金将用于全国范围的门店拓展、供应链建设和数字化建设;



今年6月,喜茶再次投资安徽合肥精品咖啡品牌小众咖啡,持股12%;Xi茶业创始人聂云臣还以个人名义投资了两个咖啡品牌,长沙的乌鸦咖啡和深圳的工藤咖啡。





△深圳的库多咖啡



此外,其他茶叶品牌也有相关投资动作。5月中旬,以“手工柠檬茶”起家的纪宁全资控股一家长沙连锁咖啡品牌“Ruu”;4月,仅2月就获得超6亿元融资,专注仙草茶的书还战略投资长沙某连锁咖啡品牌“DOC”,持股23.5%,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可见,尽管有疫情等不利因素,咖啡市场依然备受关注,而茶叶市场也在不断发展。



在休闲饮品品类上,无论是咖啡还是新茶,投资布局动作频频,其融合发展的步伐也在大步向前。



曾经的对手变成“今天的队友”



早期,咖啡市场和茶叶市场各有各的坚持。从产品来看,咖啡市场专注于咖啡豆的产地和加工方式,而茶叶市场专注于水果、牛奶等食材的品质和新鲜度,从未涉足。





但由于两者都属于休闲饮品,其目标客户有很大程度的重合,两者之间一直存在激烈的竞争,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倾向,即关于“咖啡和茶,你选择喝哪个”的激烈讨论。



近年来,茶叶市场最热的高增长时代逐渐过去,其商业模式很难有什么根本性的创新;咖啡市场的表现不容小觑。随着以上海为中心的全国咖啡文化的兴起,整个行业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或许正因为如此,奶茶行业对自身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开始“入侵”同样是饮料巨头的咖啡行业。





如今,咖啡和茶的界限逐渐模糊,咖啡在产品上正在变得“类茶”。比如“跷跷板咖啡”,将咖啡与茶、果汁结合,做出创意产品;奶茶店卖咖啡,比如菜单上的招牌上就出现了“乃雪的茶”。



在投资轨道上,两者的融合越来越深,就像开头提到的。咖啡赛道的投资方陆续出现了茶品牌,茶赛道也有咖啡品牌的进入。



从曾经的“对手”到今天的“队友”,他们之间关系的转换可以更好地让双方意识到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并使其发挥和弥补,同时带来更多的帮助来触及和满足更广泛的消费需求。



双向选择释放叠加效应。



目前,咖啡行业和茶行业存在同质化和激烈竞争,品牌热衷于做出相互选择的决定,这使得双方在不同品类之间的经验学习和产品组合创新方面都有很大潜力。



以喜茶投资跷跷板咖啡为例,跷跷板咖啡创始人吴小妹意识到,好的产品需要好的营销方式。她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比起单纯的财务投资,跷跷板咖啡更渴望能带来更多资源和想法的战略投资者。



喜茶创始人聂云臣透露,对跷跷板的品牌调性、产品能力、空间营造能力感兴趣。相比独立开发一个咖啡产品线,喜茶将面临的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等问题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去年9月,喜茶和跷跷板推出中秋联名礼盒。



基于喜茶和跷跷板都注重品牌和门店建设的特点,在品牌展示、文化输出、产品设计等方面都能碰撞出创意和引领的火花,相得益彰。



这样,不同市场之间的持股和资本重组,既是资源和结构的优化,也是矩阵和规模的升级。两者融合带来的叠加效应,可以有效增强互动,保持休闲饮品的发展动力。





作为一个投融资事件,这种布局动作可能在其线下运营和营销方式上没有太多体现。



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产品和服务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手中的饮品仍然属于消费者从一开始就认可的品牌;对于品牌而言,这意味着投资的品牌需要面对更多业务之外的风险和挑战,获得融资的品牌将迎来门店扩张和品牌建设的重大转折。



因为上述投融资事件才开展不久,目前还没有看到显著的成效。而茶品牌和咖啡品牌的跨界布局和组合发展,无疑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背后的投资扩张故事,是品牌走固有轨道,加强资源统筹,注重全方位打造的生动缩影。



但这条并购发展之路未来能否真的越走越宽,显然还需要更多的考验。越走越宽。

  • 发表于 2022-08-02 11:29:00
  • 阅读 ( 182 )
  • 分类:社会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