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说到傣族,大家应该都了解,有朋友问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另外,还有朋友想问普洱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天气,这到底是咋回事?其实普洱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天气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普洱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天气,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普洱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天气
景谷今天有雨无雨,
查下QQ天气或任意网上天气情况。
马上就知晓。
景谷位于云南省普洱中部偏西,地处东经100°02′—101°07′、北纬22°49′—23°52′之间的一个县。北回归线从县城附近通过,是典型的南亚热带地区。东与宁洱接壤,南及东南以小黑江、威远江为界,与宁洱、普洱一水相连,西沿澜沧江与澜沧县及临沧市的双江、临沧两县隔江相望,北和镇沅县毗邻。景谷东西相距107公里之遥,南北相隔115公里之远,总面积7550平方公里。
从景谷县正兴镇、边江乡等地发现新石器时代出土的文物证明,远在三、四千年前,景谷就有人类生存。随着部落群居的消亡、奴隶制的建立,封建制的兴起这一系列的社会发展,各族人民在征服自然,反抗反动统治,抵御外侮等斗争中共同开拓前进,不断发展着自己的民族文化。
明、清以前,景谷绝大部分地区均为少数民族居住,处于封建领土经济状态。明、清的“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世袭制,各民族直接处于流官的统治之下,屯兵、屯田、移民等政策的施行,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使社会经济逐渐融为一体。汉民族的大量迁入,带来的先进文化、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使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日益频繁。 原始宗教观念影响甚深。傣族信仰小乘佛教,曾在景谷大地上修建了108座缅寺(佛寺),缅寺里“啥滴”以上的僧侣,俗称大佛爷。大佛爷懂得本民族的文学,熟悉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是一寺之主,是傣族文化的保留者和传播者,受到傣族群众的崇敬。历史上,傣族人民的文化传授,也是以缅寺为中心。傣族群众的赕佛活动极为频繁,每年除有固定的宗教节日外,还要到各地去朝仙。正兴镇帕庄河畔的勐乃仙人洞,就是一个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的朝仙圣地。每年傣历的新年,傣族的男女老少都要到勐乃仙人洞进行朝仙活动。勐卧总佛寺内的塔包树、树包塔,是傣族人民悠久文化传统的标志,塔身砂石浮雕共20余层,上面刻有唐僧取经、孔雀公主等民间传说故事和傣族古代仪仗及各种飞禽走兽,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景谷的彝族、拉祜族、哈尼族也都崇拜自然神灵,其主要活动是“祭竜”。每个少数民族的村寨都有“竜林”。除“竜林”外,还有“土主”、“山神”等,都要崇敬、祭祀。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要进行祭祀神灵活动。 彝族、拉祜族、哈尼族也都有自己的语言。各民族都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还有叙事长诗、民间音乐、和民族舞蹈艺术。特别是傣族的传统文学,都是用傣文记载下来珍存下来的。如反映善良勇敢的赞达贡玛兄弟与邪恶势力作斗争,最终除灭暴君的叙事长诗《三牙象》;叙述英雄海罕与俸改之间战争的英雄史诗《厘俸》等就是杰出的代表作。
有谁知道云南普洱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关于哈尼族的详细情况吗?
这个怎么回答你?不知道你想了解什么?是要来旅游还是要与本地人谈项目。其实少数明族与汉族没有太多差异,只是有个自的节日和生活习惯。正常的交往就是啊。我在云南彝族之乡,但是我是外地的。
云南景谷碧安天气预报
云南>普洱>景谷 天气预报
8日(今天)
阵雨转小到中雨
29/22℃
9日(明天)
小到中雨转中雨
30/21℃
10日(后天)
中雨转小到中雨
27/19℃
景谷县各个乡镇的邮编
666401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永平镇
666402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边江乡
666403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半坡乡
666404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勐班乡
666405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碧安乡
666406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益智乡
666407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正兴镇
666408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凤山乡
66640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民乐镇
666411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小景谷镇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凤山路茶山小区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健民路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临江巷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永安路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金田路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振兴路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团结路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凤山路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半坡路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电力巷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利民巷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边江路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滨河路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响水路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永平路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桥头新村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白龙路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气象路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树塔路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森林大道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林纸路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威远路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勐班路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芒乡路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人民路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扛掌路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将军路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新民路
666499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大营路
景谷天气预报
景谷今日天气
(星期三)
白天 小雨 高温 33℃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 小雨 低温 22℃ 无持续风向 微风
景谷明日天气
(星期四)
白天 小雨 高温 31℃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 小雨 低温 18℃ 无持续风向 微风
景谷后天天气
(星期五)
白天 阵雨 高温 31℃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 小到中雨 低温 19℃ 无持续风向 微风
请教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
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思茅市下属的一个县。位于横断山脉无量山西南段,东经100°02'-101°07',北纬22°49'-23°52'。面积7550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29万人。县政府驻威远镇。 目前下辖:威远镇、永平镇、正兴镇和民乐镇;凤山乡、景谷乡、半坡乡、勐班乡、碧安乡和益智乡。 景谷古称“勐卧”,傣语“勐”为地方、“卧”为井,意思为有盐井的地方。是以傣族、彝族为自治民族的多种民族聚居的自治县,素有“林海明珠、杧果之乡、佛教圣地”的 美称。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思茅地区中部偏西,地处东经100°02′——101°07′、北纬22°49′——23°52′之间,总面积7550平方公里,辖钟山、凤山、景谷、边江、半坡、勐班、碧安、益智8个乡和威远、永平、正兴、民乐4个镇,下设132个村委会、1929个村民小组,60023户农户,总人口291700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8.1%,以傣族、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46.3%,县内居住着汉族、 傣族、彝族、拉祜族、哈尼族、回族、布朗族、白族、瑶族、苗族、满族、普米族、壮族、纳西族、佤族、高山族、京族、基诺族、傈僳族、布依族、土族、侗族、土家族、怒族等24种民族,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8.64人。 [编辑本段]建制沿革 景谷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曾在正兴等乡(镇)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证明三四千年前景谷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生存。建制始于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景谷属益州郡哀牢地。唐(南诏)时,于永泰元年(公元765年)设威远城,属银生节度(今景东)。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立威远州,属威楚路(今楚雄)。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制威远土知州,属楚雄府。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升为威远府,直隶省承宣布政使司。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改土归流”后,设威远厅,属镇沅府。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威远厅改属普洱府。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为威远县。因县名与四川省威远县相同,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改威远县为景谷县。1949年6月景谷县和平解放,同年6月6日成立景谷县人民政府。1985年6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属思茅地区行政公署辖地,同年12月25日召开成立自治县庆祝大会。此后,每年12月25日为自治县成立纪念日。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县内具有生物资源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高效性等特点,拥有得天独厚的森林、热区、能源、矿藏等自然资源优势。 森林资源是景谷最大的优势资源,全县林业用地874.9万亩,占总面积的77.5%,人均拥有林业用地30亩,是全省人均的3倍,是全国人均的10倍;森林覆盖率达74.7%,为全国森林覆盖率的5倍多;活立木总蓄积量达5514.6万立方米,人均拥有193立方米,是全省人均的5倍,全国人均的23倍;林木年生长量达210.45万立方米,其中:思茅松占88.7%;年木材消耗量为89.6万立方米,林木年净生长120.85万立方米。 热区资源是景谷的又一优势资源,按划分热区的五个气象学指标衡量,属五个指标均达到标准的全省29个县(市)之一,其中资源指数位居第二、效能指数位居第四、利用指数居第三,全县共有热区面积73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4.6%。地势以山地高原为主,谷坝镶嵌其中,山地、高原、盆地相间分布,总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渐向东西两翼扩展,最高海拔2920米,最低海拔600米;属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1354毫米、蒸发量1916.4毫米、平均雨日数164.1天、平均气温20.1℃,≥10°的积温为7360.9℃;年平均日照时数2065.3小时。由于境内山高谷深,海拔差异大,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从低海拔的峡谷地区到高寒山区,形成了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五种气候类型。 全县土地总面积11277565亩,人均占有量38.7亩,其中:耕地861660亩、林地8748760亩、荒山荒地304834亩、园地971724亩、水域156255亩、其他用地亩234332亩。县内有大小坝子23个,总面积72万亩,其中5万亩以上的坝子有勐嘎坝、钟山坝、民乐坝和勐班坝,地貌形态特征可分为澜沧江峡谷、中山丘陵盆地和侵蚀剥蚀中山山地,土壤从坝区河谷到山区半山区分布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紫色土、冲积土和水稻土等,以赤红壤面积为最大,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60.6%,土壤的特点多为偏酸缺磷少氮钾不足。 [编辑本段]民族风情 景谷是多民族县,各个民族风俗各异,具有极富地方民族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乡土风情,有东南亚小乘佛教圣地勐乃帕庄河仙人洞、中国塔林一绝塔包树树包塔、道教圣地大石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迁糯佛寺、神奇的威远江自然保护区、永平大仙人脚、小黑江普贤寺等。在乡土民俗方面极具开发价值的有傣族的堆沙节、采花节、朝仙、入雨安居、出雨安居、新米节和彝族的二月八、火把节等节日,极富民族特色。 全县共有82所宗教活动场所,其中佛寺78所、清真寺4所,信教群众达54000人,把每年12月最后一周定为民族区域自治宣传周、泼水节定为坝区民族团结周、火把节定为山区民族团结周。 景谷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从景谷县正兴镇、边江乡等地发现新石器时代出土的文物证明,远在三、四千年前,景谷就有人类生存。随着部落群居的消亡、奴隶制的建立,封建制的兴起这一系列的社会发展,各族人民在征服自然,反抗反动统治,抵御外侮等斗争中共同开拓前进,不断发展着自己的民族文化。 明、清以前,景谷绝大部分地区均为少数民族居住,处于封建领土经济状态。明、清的“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世袭制,各民族直接处于流官的统治之下,屯兵、屯田、移民等政策的施行,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使社会经济逐渐融为一体。汉民族的大量迁入,带来的先进文化、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使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日益频繁。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彝族、拉祜族、哈尼族也都有自己的语言。各民族都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还有叙事长诗、民间音乐、和民族舞蹈艺术。特别是傣族的传统文学,都是用傣文记载下来珍存下来的。如反映善良勇敢的赞达贡玛兄弟与邪恶势力作斗争,最终除灭暴君的叙事长诗《三牙象》;叙述英雄海罕与俸改之间战争的英雄史诗《厘俸》等就是杰出的代表作。 景谷各少数民族信仰神灵,原始宗教观念影响甚深。傣族信仰小乘佛教,曾在景谷大地上修建了86座缅寺(佛寺),缅寺里“啥滴”以上的僧侣,俗称大佛爷。大佛爷懂得本民族的文学,熟悉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是一寺之主,是傣族文化的保留者和传播者,受到傣族群众的崇敬。历史上,傣族人民的文化传授,也是以缅寺为中心。傣族群众的赕佛活动极为频繁,每年除有固定的宗教节日外,还要到各地去朝仙。正兴镇帕庄河畔的勐乃仙人洞,就是一个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的朝仙圣地。每年傣历的新年,傣族的男女老少都要到勐乃仙人洞进行朝仙活动。勐卧总佛寺内的塔包树、树包塔,是傣族人民悠久文化传统的标志,塔身砂石浮雕共20余层,上面刻有唐僧取经、孔雀公主等民间传说故事和傣族古代仪仗及各种飞禽走兽,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景谷的彝族、拉祜族、哈尼族也都崇拜自然神灵,其主要活动是“祭竜”。每个少数民族的村寨都有“竜林”。除“竜林”外,还有“土主”、“山神”等,都要崇敬、祭祀。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要进行祭祀神灵活动。 各少数民族的宗教活动,都有各具特色的歌舞参加。各民族的歌舞都与其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从不同侧面,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人们在不同时期的生产生活、精神风貌、历史故事。彝族的“开荒舞”、“撒种舞”,哈尼族的“簸米舞”、“编篱笆舞”,傣族的“白象舞”、“孔雀舞”…… 而在景谷最为普及的歌舞,就是“跳笙”,每逢农闲、节假日、喜事,男女老少,拉起手、围成圈,伴随着各种民族乐器的节奏,欢快的跳起来。“跳笙”亦歌亦舞、有领有合、节奏鲜明、形式多变,跳起来气氛相当热烈,往往通宵达旦。而且,“跳笙”还是青年男女寻找如意伴侣的重要活动。景谷信息网首页“美丽景谷”的“景谷民乐”就是“跳笙”的音乐和歌曲。 [编辑本段]经济社会 近年来,该县围绕林业、热区、能源、矿藏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走“农业立本、工业富县”之路,初步建立了支撑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以林化、林板、林纸为主的林产工业,以水电、原煤、石油为主的能源工业,以建材、冶金为主的矿产工业,以制糖、制茶、制盐、果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体系。1997年,我县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从农业县份向工业县份迈进。 ——林产工业:已初步建立了以林化、林板、林纸为主的林产工业,县内主要有利用亚行贷款投资18.5亿元的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首家林业上市公司——云南景谷林业股份有限公司两家林业龙头企业和地板条厂、削片厂、股份制林场等46林业生产企业,纸浆、松香、板材的年生产能力分别达10万吨、3万吨和12万立方米。成立了森林公安分局、森林经济民警大队、森警中队,实施了以分类经营、股份合作制、委托经营为重点的林业改革,先后被列为全省山区综合开发、全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等试点县,初步完成了6万亩省级林业试验示范项目,实施工了100万亩纸材原料林基地、10万亩松脂基地和户均10亩速生林、10亩松脂林等基地建设,累计完成工程造林80万亩、沼气建设28620口,每2.1户农户拥有一口沼气池,总投资约80亿元上建年产30万吨浆和50万吨的林浆纸一体化建设项目已签订投资协议。2003年全县林业总产值达到6736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8.7%。林业成为辐射面最广、带动作用最强的支柱产业。 ——矿藏产业:该县已发现20余种矿藏资源,矿产地30余处。景谷煤炭储量丰富,仅回煌煤矿储量达700万吨;景谷还是云南的第一个石油生产县,储量达1200万吨以上,天然气储量达3亿立方米;岩盐矿储量达30亿吨,景谷民乐乡境内斑铜矿储量达200万金属吨,半坡乡凹凸棒土储量达1500万吨。此外,景谷还有品质优良、储量丰富的石膏、硝土、硅石、花岗石、金、银、铁、铅、锌等矿产资源。围绕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建立以原煤、石油为主的能源工业,以建材、冶金为主的矿产工业。有回煌煤矿、泰裕建筑建材有限公司、凤岗盐矿、民乐铜矿、石油公司等54户矿产资源开发企业,水泥、原煤、食盐、铜、重油的年生产为50万吨、10万吨、3万吨、5000吨、1000吨有年产30万吨的泰裕建筑建材有限公司、年产9万吨的回煌煤矿、年产3万吨食盐的凤岗盐矿、年产1000吨重油的炼油厂等企业。 ——电力产业:境内有澜沧江、威远江、小黑江等大小河流94条,累计总长1863.54千米,河流平均径流深592毫米,年平均径流总量为47亿立方米,拥有水资源总量67.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2.3万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达7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3万千瓦。县内共有凤山乡平寨磨矿、边江乡平江村芒俄、正兴镇勐乃、正兴镇铁厂村、正兴镇帕庄河、钟山乡南景村换乐、钟山乡南景村等伴、景谷乡文联村等8处出露地热温泉,其中盐水泉4个、硫磺泉2个、淡水泉2个,出水处24处,总流量137.2公升/秒,平均水温41℃。围绕水能资源的开发,已建立景谷河零、一、二、三梯级电站和多个中小水电站,水电装机容量2.4万千瓦,年发电量22000万千瓦.小时。云南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独资开发的威远江水电站总投资4.6亿元,装机容量7.2万千瓦,2006年将建成发电。此外,县内小黑江、南板河、通达河等可开发10万千瓦。 ——食品加工业:围绕热区资源的开发利用,该县已建立日处理甘蔗2000吨的永平糖厂和1500钟山糖厂两条食糖生产线,甘蔗种植面积10.7万亩,年产食糖4.9万吨,农民年均获得经济收入6500万元;茶叶种植面积5.1万亩,年产茶叶3万担,产值2000万元,茶叶加工企业25个,主要茶叶品牌有文宫毫峰、文富白毫、景谷大白茶等。 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110624万元,不变价工农业总产值达114747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9666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达63868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328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37元。县内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境内公路里程达3906公里;市政基础设施建不断改善,小城镇建设得到较快发展;科技对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分别达49%和47%,实现了“两基”和“普实”教育目标,人均受教育年限达6.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5‰以下,广播电视的覆盖率达到89%和96%。通过全县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县先后荣获“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省甲级卫生县城”、“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
景谷县气温
明天13-24度
云南普洱市景谷县有多少个乡镇
景谷县,截至2016年末,下辖6个镇,4个乡。
截至2016年末,景谷县辖6个镇:威远镇、永平镇、民乐镇、正兴镇、景谷镇、凤山镇,4个乡:勐班乡、益智乡、半坡乡、碧安乡。
景谷是以傣族、彝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下辖6个镇,4个乡,136个村(居)委会,1955个村(居)民小组。
景谷县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中部偏西,县人民政府驻地威远镇,距普洱市130公里、昆明市466公里。截至2016年末,全县国土面积7777平方公里。
景谷以傣族、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46.3%,县内居住着汉族、
傣族、彝族、拉祜族、哈尼族、回族、布朗族、白族、瑶族、苗族、满族。
普米族、壮族、纳西族、佤族、高山族、京族、基诺族、傈僳族、布依族、土族、侗族、土家族、怒族等24种民族,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8.64人。
景谷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块绿色宝地,是中国无量山佛迹胜地,有着“无量宝地、佛迹仙踪”的美誉。
景谷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境内主要旅游资源景点有175处,典型的有被南传上座部佛教视为“圣地”的勐乃仙人洞;被称誉为“中国塔林一绝”的景谷“塔包树·树包塔”;道教圣地大石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迁糯佛寺。
百度百科-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人民网-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简介
普洱市城区都有哪些社区?
普洱市下辖1市辖区,9自治县。
区:思茅区
思茅区,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南部、澜沧江中下游,位于北纬22°27′-23°06′、东经100°19′-101°27′之间,东连江城县,西接澜沧县和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南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北临宁洱县,总面积3928平方公里。
思茅区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为云南三大海关重镇之一,曾有“东南亚陆路码头”和“银思茅”之称。思茅区主要遗迹有石屏会馆、思茅文庙、思茅老海关、茶马古道等;历史人物有同盟会会员吕志伊、清官陈启周等。
自治县:
1、宁洱镇,全称: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全县总面积3670平方公里。宁洱县全境皆山,地貌纵横交错,地质构造属喀斯特地貌。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兼有热带、中亚热带、南温带等气候类型。
截止到2014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辖6个镇,3个乡。2015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42.6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5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25元。
2、锦屏镇,全称:景东彝族自治县
锦屏镇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4度27分至24度33分之间,东经100度49分至100度52分之间,北接文龙,西与无量山主峰脊与景福和镇沅彝族、拉祜族、哈尼族自治县的里崴乡为界,东与太忠、龙街毗邻,南与文井镇相依。
常住人口69892人(2017年),为景东彝族自治县疆域最广、人口最多的大镇之一。全镇国土面积530.39平方千米。
3、恩乐镇,全称: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恩乐镇隶属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自治县,东邻者东,南邻古城乡,西邻按板镇,北邻景东县文井镇。全镇国土面积508.5平方千米,镇政府驻地海拔为1010米,年平均气温22℃,年降水量1265.5毫米,属于立体性气候,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34716亩,有丰富的林业资源。
4、威远镇,全称: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威远镇辖白龙、威远、乡3个社区居民委会和芒冒、威远街2个村民委员会,2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00096人(2017年)。有傣、彝、拉祜、回等少数民族,占27%。海拔最高1727米、最低913米,平均海拔1320米;年平均气温20.8C;平均降雨量1554.9毫米。
5、联珠镇,全称: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联珠镇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是墨江县委、政府所在地,是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中心,国道213线和省道0538线穿镇而过。东部与龙坝乡和元江县接壤,南面与雅邑乡相邻,西面与通关镇、景星乡隔江相望,北面与新安乡、元江县羊岔街乡相邻。
海拔为680-2278米,政府驻地海拔为1282米,属于典型的立体气候。联珠镇下辖32个村民委员会,全镇常住人口61469人(2017年),哈尼族、汉族、彝族、拉祜族、回族等24种民族杂居,行政区域面积681平方千米。
6、勐朗镇,全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勐朗”系傣语地名,“勐”即地方、坝子,“朗”即洗,“勐朗”意为像水洗过一样干净、美好的地方。
勐朗 镇位于县境中部,为县政府驻地镇,地理坐标北纬22度31分--22度41分08秒、东经99度51分50秒--99度59分06秒,东、南、西三面与东朗乡环接,西北部与竹塘乡接壤,北部与南岭乡隔河相望。境内东西宽6.3公里,南北长20.6公里,总土地面积710平方千米(2017年)
7、勐梭镇,全称:西盟佤族自治县
勐梭镇位于西盟佤族自治县,北纬22°33′至22°43′,东经99°30′至99°43′。东、南与澜沧县相邻,西、西南与力所乡、翁嘎科乡相接,北交中课乡。总面积251.8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3612人(2017年)。镇人民政府驻勐梭大寨,辖6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
8、勐烈镇,全称: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勐烈镇位于江城县城中南部,地处东经101°14′-102°19′,北纬22°21′-22°56′。东与曲水镇连接;南与老挝接壤;西与康平镇毗邻;北与国庆乡、西北与宝藏镇相连。地处中、老两国交界处,国境线长68公里。辖区东西最大横距57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9公里。
辖区驻有四大机关,边防七团及省、市、县属单位102个,居住着哈尼、彝、瑶、拉祜等26种民族,常住人口32032人(2017年)。辖区面积387.67平方千米。辖区有牛倮河自然保护区面积71595亩。
9、娜允镇,全称: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娜允镇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东距省城昆明670公里,距缅甸邦康市56公里,全镇国土面积359.28平方千米,全镇辖9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108个村民小组,40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49657人(2017年)。
娜允镇是第四批2009年9月19日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