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是移动还是联通(186号码是移动还是联通)
中国现在有四个大的通信运营商,其中传统的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更被我们熟知。现在在某些时候,我们的手机打电话的时候会听到奇怪的声音,甚至可能听到其他人的说话的声音,就有一些朋友怀疑:“是不是运营商的手机号码会有重复呢?",其实偶尔的通话可能出现串线的,这个属于通信故障。但是,三大运营商的手机号码是根本不可能出现重复的。
中国的电话号码是分配制度,运营商的号码是工信部分配的。
根据中国的电信管理条例,电话号码属于电信资源,归国家所有,由国家进行统一的分配和管理,并且是有偿使用的。
中国的三大运营商,他们的电话号码都是工信部分配的。工信部将整个号段分配给运营商,比如我们常见的138、139是归中国移动所有,186是中国联通的、189是中国电信的。
运营商按照归属地对电话号码进行继续分配。
现在我们的手机号码,前三位是运营商代码,中间的四位是归属地号码。三大运营商从工信部获得了批准的成段的电话号码,按照归属地再发给省级运营商,省公司再将号码分配给地市。
运营商市局获得电话号码,建立一个电话号码池,再将电话号码继续分配出去,分给各个营业厅、合作营业厅、代理商等。
用户获得电话号码入网,运营商需要后台将sim卡信息录入自己的管理系统,进行sim卡和电话号码的绑定。
一旦这个号码被某个营业厅放出去了,在数据库之中就有了身份证和手机号码、sim卡的对应关系,营业员就不会再对这个号码进行放号了。
注销的号码,一般在3-6个月之内,也不会进入号码库,会有一段时间的"冷冻期"。
现在的sim卡和手机号码的对应关系是唯一的。
如果我们的手机卡丢失,去运营商那里补卡的时候,运营商需要先将原来的sim卡和手机号码进行解绑,再和新的sim卡进行绑定。所以,不存在两张一样号码的sim卡,当新的sim卡启用的时候,旧的手机卡也就失效了。
现在虽然有了携号转网,但是其实也不会出现两张一样号码的手机卡。
就目前来说,携号转网的手机卡,在原本的运营商的数据库里还是有相关的记录的,这部分数据存储在一个叫做NPDB的数据库服务器之中。
按照现在的规定,携号转网的用户如果将手机卡注销,该号码将会自动回归原运营商的号码池,携入的运营商不得对转入的号码进行二次放号。
总而言之,现在虽然我们可能偶尔手机串号,但是这是一种通信故障,是运营商的网络系统故障的一部分。现在我们的手机号码,是不可能重复的。在国内,不会出现两张一样电话号码的手机卡,这点还是可以放心的。
拓展阅读:
前天晚,在瑞士的日内瓦,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的186个国家共同通过了一项决定,不再允许发达国家将他们的[塑料垃圾]随便丢给发展中国家处理。
然而,在这需要体现大国精神,需要对全人类负责的场合,美国政府却再次站在了世界的“对立面”……
但这话可不是耿直哥自己瞎说的,而是源自多家英国和德国媒体的标题。比如英国《独立报》的标题就写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同意减少塑料垃圾,除了美国”。
英国《卫报》的标题则是“几乎所有国家都同意阻止塑料垃圾流入贫困国家”,并在摘要中补充说“美国则反对这个协议”。
德国之声的标题也很直接:“180个国家——除了美国,都同意控制塑料垃圾的协议”。
可为啥美国政府会继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这项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从而造福人类子孙后代的重要协议后,又再次在这么一项控制和遏制塑料垃圾的协议上再次站在了世界的对立面呢?
这还要从这项协议本身说起。在1992年的时候,包括咱们中国在内的上百个国家同意在“危险废料和垃圾”的越境转移问题上缔结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公约,名为《巴塞尔公约》(全称为《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该公约一方面旨在控制全球危险废料的数量,另一方面则通过规范和控制发达国家将危险有毒的废料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处理的行为,来减少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污染。
其中,我国政府是于1990年签订了这项公约,并于1991年由全国人大和国家主席批准通过,从此成为了目前186个缔约国中的一个。其他值得注意的缔约方还有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大国和欧盟成员,以及日本、韩国等亚洲发达国家。
至于美国方面,当时美国的克林顿政府其实是支持并已经签署了这一公约的。然而,美国代表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客们却迟迟没有在国会里批准公约在美国国内生效。这也是为何尽管公约签约国有187国,实际的缔约国只有186国。
美国环境科学期刊《环境与健康展望》一篇1999年8月的文章就介绍说,美国拒绝缔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的利益集团并不认同公约对于“危险废料”的部分定义,并且与美国国内法律的定义存在冲突。
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则是美国的利益集团认为这会给美国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危险废料“回收”业务带来冲击,尤其是公约及其后续的修正案还要求发达国家要确保运到发展中国家的危险废料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
更尴尬的是,在这篇文章发表的1999年以及后来的奥巴马政府时期,都有不少希望美国加入《巴塞尔公约》的美国人对美国可以通过立法,正式成为这个公约一员寄予了厚望。但美国政客的保守和不作为,却导致在27年后的今天,美国仍然是这个世界最重要环保公约的“局外人”。
至于昨天晚上美国再次站在了世界的对立面,则是因为186个缔约国一致同意将[塑料垃圾]也纳入《巴塞尔公约》的管控范畴,规定发达国家必须“先征得发展中国家的同意”,才能将塑料垃圾运给这些国家处理。
但根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报道,作为公约“观察国”的美国却再次提出了反对。这个全世界塑料垃圾出口量最多的国家的理由是:1、采取自愿的方式去控制塑料垃圾污染,会比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更有效;2、在发展中国家建设更好的基础设施,让当地更有效地处理塑料垃圾,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美国的相关利益集团更是抱怨这会“妨碍”全球塑料垃圾回收产业。
所以,美国方面其实还是认为发达国家的塑料垃圾,应该丢给发展中国家去处理。
截图来自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报道
可众多发展中国家可不想这样。
英国《卫报》的报道就指出,自从中国在2年前禁止以塑料垃圾为主的洋垃圾进口以来,亚洲诸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这样的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就成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倾倒塑料垃圾的对象,害得不少这些国家原本绿色的小村庄在短短1年里就变成了垃圾成堆的“垃圾场”。
截图来自《卫报》的报道
所以,昨晚在日内瓦,186个《巴塞尔公约》缔约国才会一致同意修订公约,将塑料垃圾纳入管控范畴。毕竟,他们都意识到了大家都是地球的一员,都需要对人类共同的环境负责。
一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官员更是称赞这个协议的达成是“历史性”的,因为这意味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从此都要留意塑料垃圾的动向了,这对于保护环境,减少塑料垃圾的污染和提升人们对于塑料垃圾污染的意识来说,都有莫大的好处。
最后,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由于不是《巴塞尔公约》的缔约国,美国很可能会随着公约的此次修订而彻底无法再将塑料垃圾出口给各个发展中国家。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报道中,美国化学理事会的一名发言人就无奈地表示,如果美国还想将塑料垃圾出口给其他国家,看来只能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去另行谈判了……
(来源:环球时报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