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冬天会特别冷吗登录上了百度热搜,受到广大网友们的关注,那么关于目前的2020年冬天会特别冷吗相信小伙伴们都是想要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吧,小编也是在网上进行了一些整理,收集到了一些与2020年冬天会特别冷吗相关的文章,那么下面就来分享给大家一起来了解了解吧。(以下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
气象专家辟谣所谓60年来最冷冬天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冷空气从北到南,我国中东部部分地区,在10月3日-6日这短短的几天里,降温超过12℃。而最近,冷空气又在发力。于是,身边不少人感叹:今年冬天是不是来得有点早?
很快,关于“最冷冬天”的消息、短视频在网络上发酵。“根据气象学专家分析,2020年有可能成为2008年以来最寒冷的冬天”“‘拉尼娜现象’持续升级,专家表示今冬明春恐多有暴雪,今年可能是60年来最冷的冬天”。
大家不用惊慌。中国气象局已官方辟谣了:拉尼娜事件不假,但今年冬天会偏冷还是偏暖,需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判。
拉尼娜状态(事件)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与常年同期相比出现大范围偏冷,并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
根据监测,今年8月份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已经进入了拉尼娜状态。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秋季会继续维持拉尼娜状态,预计到今年冬季会达到峰值,也就是到今年冬季会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气候专家表示,在多数拉尼娜事件盛期的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经向度可能加大,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但是,每次拉尼娜事件的影响其实不尽相同,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国平均气温都偏低。
特别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因素更加复杂,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东亚冬季风环流的变率,进而影响我国冬季的气候异常。
至于国庆期间的大幅降温以及多地降雪的情况,大家也不要“想太多”哦。气候专家表示,10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气温降至冰点、出现降雪实属正常。
每次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不尽相同 今冬偏冷还是偏暖需科学分析综合研判
“今冬将现60年来最寒冷冬天、最严重降雪”“2008年以来的最冷一年”“这一切都与拉尼娜有关”……最近多个小视频和帖子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论坛等广为流传,而且言之凿凿。昨日,气象专家指出,这些不过是精心剪辑的谣言。由于国庆假期降温剧烈,这些谣言又带有极大的迷惑性,让很多人信以为真。
那么,国庆长假期间的降温剧烈究竟是何原因?正在发展中的拉尼娜是幕后推手吗?拉尼娜的出现和维持会让今冬异常寒冷吗?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研究员袁媛就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国庆长假期间为何降温剧烈?
国庆假期一股强冷空气席卷中东部地区,从内蒙古中西部经长江中游一路贯穿我国南方地区。受其影响力,东北、华北等地最低温度跌破冰点,河南、四川、甘肃、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地多个景区早早“解锁”冬景模式。
那么多地的降雪是否登场过早?降温来得如此猛烈,正常吗?袁媛指出,实际上,10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其中典型代表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气温降至冰点、出现降雪实属正常。从气候态(30年间的气候平均值)数据看,我国北方地区9月中下旬就开始出现初霜冻,条件就是地面最低气温降至冰点。
进入10月后,北方及中东部大部分地区虽然气温较常年偏低,但这个季节也该到冷的时候了,突破冰点,出现初霜冻、降雪等,也属按期登场。
国庆长假期间突如其来的降温让人感受强烈,从而让谣言越传越广。谣言短片中还振振有词,说这一切都是拉尼娜引发的。但实际上,此次降温过程是天气过程,主要是受到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这一天气现象与拉尼娜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意味着什么?
袁媛表示,拉尼娜状态(事件)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与常年同期相比出现大范围偏冷,并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
根据监测,8月份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已经进入了拉尼娜状态。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秋季会继续维持拉尼娜状态,预计到今年冬季会达到峰值,也就是到今年冬季会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的出现,常常与整体“更冷的冬天”连在一起。2000年以来发生了5次拉尼娜事件,从5次拉尼娜事件的状况而言,冬季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1℃~2℃,部分地区偏低2℃以上。
今年会迎来一个偏冷的冬天吗?
袁媛强调,一般而言,在多数拉尼娜事件盛期的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经向度可能加大,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
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次拉尼娜事件的影响其实不尽相同,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国平均气温都偏低。而且,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因素更加复杂,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东亚冬季风环流的变率,进而影响我国冬季的气候异常。
所以,今年冬天会偏冷还是偏暖,需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判。
拉尼娜事件是什么意思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ñ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拉尼娜现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频率趋缓,强度趋于变弱。特别是在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曾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发生拉尼娜。
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都发生了强烈的拉尼娜现象,令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的海水温度比正常低了1至2℃,1995年~1996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则较弱。有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拉尼娜现象有减弱的趋势。
微信搜索:知识的传播者,关注知识的传播者公众号,即可了解更多相关最新消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拓展阅读:
在2021年下半年确定“新一轮拉尼娜”之后,我们一直针对冬季的气候变化进行说明。当然,今冬的拉尼娜现象也导致了我国冷空气十分活跃,今冬以来都出现了6波寒潮,并且影响我国也是比较大。
特别是第二波寒潮,南北大范围降温,不少地方降温幅度高达16度以上,东北,华北等地都迎来了大雪,暴雪等气候。所以,不少人都在说,太冷了。
但是,在出现6波寒潮之后,我们的气候变化似乎并没有那么冷了一样,冬季不像冬季,夏季不像夏季。“冷热交替”太明显了。最终导致我国气温不断偏高,结果今冬第一个月反而出现了偏暖。
而且,按照气候中心对今冬第二个月的情况预测来说,又是预计出现大范围偏暖,什么情况?今冬的“拉尼娜年”已经“失效”了?
拉尼娜影响这么多冷空气出现,竟然到头来还是大范围地区偏暖,这不太可能了?事实告诉了我们,这完全可能。今冬第一个月,我国的全国平均气温为-1.9℃,较常年同期偏高1.1℃,我国中东部大部气温就是以偏高为主,所以并不冷。
所以,冬季不冷也是正常的。而且,按照上一轮拉尼娜现象影响之下,我国整体的平均气温也出现了偏暖情况。
在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的冬季时段,我国就出现了冬季“大逆转”,结果为暖冬,并且这次的拉尼娜时段,也是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那偏暖多少呢?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高0.8℃,平均气温为-2.5℃,所以,这直接说明了,拉尼娜出现之后,也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冷冬”,暖冬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当然,在初期的时候,我国气候中心首席专家周兵表示了,预计在2022年1-2月,能够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将明显转强,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大概率比常年同期要偏低,并且在这一阶段中发生极端寒潮事件的可能性大。
但是在2021年底,发布的新一轮数据显示,预计1月份,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所以有可能变暖和了。
很多人可能就会说,这不是“两头堵”吗?之前说大概率偏低,这会又说偏高。的确,气候变化存在复杂的模式,并不是说一定怎么发展,长期预报本身就存在不确定性,这也说明了到底是冷冬还是暖冬,已经存在变数大的情况了。
当然,这也属于正常情况。但是,即使新数据说了大范围的确偏暖,这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寒冷,我国气候中心还说明了,在春运期间遇到极端性强降温的可能性较大,并且,我国新一轮的大范围雨雪又来了,所以,气候说变就变了。
从分布的情况来看,南北地区都有分布,其中北方以降雪为主,南方以降雨为主。在4日夜间至5日,我国江汉,江淮,江南等地将会出现一次明显的雨雪过程。当然,这一波降雪已经出现了,2022年郑州也迎来首场降雪,也就是今年的第一场降雪,不少人又感觉到了冬季的寒冷。而接下来,这一波雨雪气候也还将持续。
其中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安徽,江苏等地都有雨雪,而在河南北部局地有大雪。其中在降雪的同时,安徽中南部、江苏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所以,不少省份又是降雪,又是降雨的出现,大家要注意气候的转变。
而降雨除了安徽,江苏之外,在浙江,上海,湖北,江西,贵州等地也有分布。所以整体上来说,这一波雨雪我国超过12省市都会被覆盖了,南北整体分布省份还是多。
当然,整体上大范围持续雨雪的时间不长,在1月6日左右,雨雪就会缓慢缩小,这个时候,除了西部地区的降雪明显之外,其他区域基本上没有了。
而从超算的情况来看,预计在1月上旬低,到1月中旬初,我国将可能受到明显的冷空气,并且可能带来新一轮的转变,我国气候中心也明确说明了,9-11日,受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地区自北向南气温下降4~8℃,同时在黄淮西部、江汉西部等地有雨夹雪或雪。
从超级计算机的情况来看,预计在1月11日左右,我们就会明显看到江浙沪,江西等地有一波强降雨的发展,并且是配合降雪的发展,看起来还是有点强,所以后续需要注意。当然,还是那句话,后续仍然存在变化的空间,我们先参考为主就行,这就是暂时的情况。南方注意“湿天”气候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