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被咬伤导致以外,口腔溃疡还与机体免疫力下降,缺乏微量元素、消化道溃疡,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甚至与饮食、生活习惯也密切相关。良性溃疡一般两周内就能愈合,若口腔溃疡疼痛加重或变红,有可能是xi菌感染的表现,也可能是口腔鳞癌、盘状红斑狼疮等病的表现,或者是全身疾病的一种反映。如果不见好转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其实口腔溃疡也是很好预防的,那就是保持口腔干净!吃完东西就漱口,尤其是甜的东西,不漱口食物残渣留着嘴里,xi菌滋生就容易造成口腔溃疡,还有刷牙一定要刷干净,倾斜45度刷到牙龈与牙齿衔接处这样才能清洁干净,这样做以后就能减少口腔溃疡复发概率。
拓展阅读:
“我口腔溃疡,为什么吃了下火药还不见好,感觉愈演愈烈。”
邻居王大婶今年42岁,最近几天王大婶嘴巴里长了几个泡,痛的吃东西也吃不下。她就去药店买了去火的药来吃,想着应该吃点药就好了。
谁知吃了几天,不但效果没有,反而还多长了几颗水泡。
经过我的把脉检查,发现王大婶是“虚寒性”口腔溃疡。她买来的清热解毒药,药性偏寒。在吃的当时可能可以暂时把火镇压住,却加重体内寒气,导致口腔溃疡愈演愈烈。
你可能很奇怪,口腔溃疡不就是上火了吗?为啥还有虚寒性的口腔溃疡?今天仔细说道说道。
什么是“虚寒性”口腔溃疡?
中医认为,“虚寒性”口腔溃疡主要是两方面原因引起的,一是食用过多生冷食物或者久服寒凉药物导致阳气受损,阴气过盛,“阴火”上炎侵蚀口腔所导致。
脾胃虚弱,而过于生冷寒凉的食物或药物会加重脾胃阳气的损害,累及肾阳,内火无法得到抑制,所以就会出现“虚寒性”口腔溃疡。
二是素体脾肾阳虚,直接产生虚寒性溃疡。
《圣挤总录·口齿统论》记载:“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又有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者,不可制一而论,当求所受之本也。”就是说,心脾肾虚弱,热气冲到上焦,就会表现出口腔溃疡的情况。
“虚寒性”口腔溃疡有什么特征?
临床上,虚寒性口腔溃疡的诊断要点常常表现为以下4点:
l 全身症状: 面色苍白、面色不华;少气懒言、气短乏力、四肢怠倦;畏寒喜暖;平时饮食不佳,稍进食生冷或腹部受寒则腹泻;平时饮水量很小;头晕、头昏、劳累后病状加重等阳虚不振的症状。
l 局部口腔症状: 口疮反复发作。发病时,口腔溃疡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溃疡周围黏膜充血不明显、溃疡面凹陷色呈浅红、苍白或暗红色,周围无明显红晕,上或有白膜覆盖,疼痛轻或不痛。
l 舌象: 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润,舌苔水滑或白滑。
l 脉象:脉沉细,脉细弱,脉缓。
“虚寒性”口腔溃疡应该怎么办?
中医上,治疗虚寒性口腔溃疡,主要用到3味中药:
白术有健脾和胃、消食通便的功效,《药性赋》记载白术“味甘,气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也。其用有四:利水道,有除湿之功;强脾胃,有进食之效;佐黄芩有安胎之能;君枳实有消痞之妙”。脾胃虚寒导致的口轻溃疡,也可以用白术治疗。
药书《珍珠囊》中,有对干姜功效的记载“干姜其用有四:通心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干姜能祛除体内寒气,对于虚寒性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是不错的。
《本草纲目》记载,黄芪具有补气固表、托毒生肌、排脓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既可调节免疫,又能改善口腔血液循环,促进溃疡面的愈合。临床在治疗虚证引起的口腔溃疡上,黄芪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对于治疗口腔溃疡,还是要以饮食调节为主,保证适量的睡眠以及保持愉悦的心情,这些都对治疗口腔溃疡很有帮助。
参考资料:
[1]论虚寒性口腔溃疡的治疗.环球中医药.2019-9-29
[2]自拟滋阴降火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52例效果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9-11-20
[3]消化系统常见病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11-01